Popular science work
金秋九月,全国中小学迎来开学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后的首个 “全国科普月” 也于同期拉开帷幕。9月8日-9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 公益活动携手四位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理工大学金川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策,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级教师谢作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建强,为青海帮扶县的中小学生定制 “新学期 AI 第一课”。本次活动旨在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沉优质科普资源,将人工智能的前沿知识与创新理念带到孩子们身边,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兴趣,提升其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活动开幕式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共和县教育局、共和县科学技术协会、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学、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共和县民族中学共同承办,以 “线上 + 线下” 联动形式,在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学、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共和县民族中学开展人工智能启蒙课程。活动现场汇聚1600余名师生,线上直播观看量近35万人次,辐射青海及全国多省,有效激发了帮扶县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的科技探索热情。
薛换芝致辞
9日上午,共和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薛换芝,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彭毛扎西等领导莅临活动现场。薛换芝副书记在致辞中强调,科普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点燃科学探索热情的关键抓手。她指出,本次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 活动,不仅为共和县广大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优质平台,更对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共和县科技教育工作注入新动能。
李策作科普报告
在专题讲座环节,李策以 “机器人为何有智慧” 为主线,为学生们展开讲解。他不仅回顾了国内外机器人从自动装置、工业领域到服务与仿生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人工智能从符号主义到统计主义、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演进脉络,还深入解析了机器人 “感知—决策—执行” 的 “智慧” 运作机理,同时聚焦具身智能、鲁棒性、数据与算力、对齐与伦理等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妍作科普报告
刘妍在现场作报告,聚焦 “简单 AI 场景” 与课堂应用,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 AI 赋能全球、驱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她进一步解析 AI 核心价值——优化效率、助力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指出 AI 是延伸人类能力的工具,并非替代者,展望未来需全社会共同引导其健康发展。
谢作如作科普报告
谢作如在报告中系统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脉络。讲座以 AI 的起源与定义为起点,结合达特茅斯会议等关键历史节点,清晰剖析 “设计派”与 “学习派”两大技术范式的差异与演进逻辑。内容深入浅出,谢老师巧妙设计 “真人模拟神经元”“文本分类” 等互动游戏,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核心原理具象化;同时引入生成式 AI 的前沿应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 AI 与人类未来的关系,成功点燃了初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探索热情。
常建强作科普报告
常建强在报告中指出,AI 时代下,创新与发明能力如同 “超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未来脱颖而出。很多人觉得 “发明创造” 高不可攀,仿佛专属于科学家,实则不然——发明有不同难度级别,像游戏打怪升级般,靠逻辑思维就能逐步实现。如今有了生成式 AI,发明更简单日常,人人都能当 “小小发明家”。让复杂发明过程变得清晰有趣、易操作,让你从 “学知识” 变身 “创知识”。
科普活动现场
活动开展的同时,青海省玉树杂多县、囊谦县,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果洛州玛沁县等多地积极组织中小学观看,现场氛围热烈。多地联动的观看形式,真正打破地域与形式限制,让知识分享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充分发挥了科普活动的辐射力。
其他帮扶县集中线下观看科普活动直播
本次活动为青海帮扶县的学生开启了前沿科技之窗、注入科技教育活力。今年9月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得到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此次“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青海共和县”活动安排在青海开学第一周且恰逢教师节,为师生送上了一份特殊礼物。此外,中国自动化学会将于9月在宁夏、内蒙、陕西、新疆等地开展活动,将科普的火种播撒到更多乡村地区。“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长期坚持的科普公益活动,未来将持续聚焦重点帮扶县,下沉高端科研资源,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与素养,助力其成为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