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术创新,深耕产业发展,布局企业未来——专访和利时集团副总裁何春明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数:903

导语:为全面助力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发展,记录在中国自动化史上涌现的领袖企业和优秀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5年特别打造“领袖企业”系列访谈栏目,描绘我国自动化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自动化人的匠心与坚守,为当代自动化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期学会专访的是和利时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何春明。何春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负责或参与了大量轨道交通及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众多奖项。何春明立足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打造面向各领域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CAA: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方面,请您大致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外存在的差距?

何春明:我国近十年来在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方面取得了高速发展。在轨道交通自动控制领域,我认为我国的技术也已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甚至在高铁技术方面,我国还具有领先优势。比如和利时已经助力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率先实现了自动驾驶,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技术齐平。

未来,我们还要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出新的创新理念,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通过加大在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投入,实现引领发展的目标,以确保我们在整个行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CAA:近些年,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和利时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力供应商,在其中作了哪些贡献?可以给我们分享下和利时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吗?

何春明:和利时是我国列车控制系统业务的一个主要参与者。2003年,铁路部门提出要建设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就是现在的CTCS列控系统,和利时参与起草制订了CTCS技术规范总则和CTCS-2级系统技术标准,我有幸也是其中的主要成员。2005年,和利时与外方合作开发首批CTCS-2级列车的列控车载系统设备。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首次开行的数十列动车组几乎全部使用了和利时供货的CTCS2-200H型列控系统车载ATP设备。2008年,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过程中,和利时也有幸作为国产化实施方,承担了其中两个平台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的工作,应该说,和利时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作出了一些自己的贡献。

当然近几年,和利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自主化的研发系统以及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的研究中,目前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陆续在一系列的高铁线路上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领域,和利时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成就。比如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和利时是首先在国内提出并将其投入实际应用的企业。可以说我们对这个业务的开拓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2014年,和利时又首次研发了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将其与无人驾驶相结合,在北京地铁燕房线首次运用,2019年更是应用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上,推动了中国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

此外,近两年来和利时还着手开展地铁智能化转型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比如在呼和浩特地铁一、二号线上做的基于线网级“融合云平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以及近期实施的一些智慧车站项目等等。总之和利时一直致力于推动高铁及地铁控制智能化的发展。

 

CAA:近几年,“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新基建”等热词频频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老基建”项目自动化系统的深耕者,及“新基建”中数字化、智能化的早期布局者,和利时准备如何应对全球范围的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何春明:近几年,和利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整个社会智能化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而且这其中也有我们所需要承担的一定的社会发展责任。因此,和利时较早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资源,进行新技术转型前期的研究和布局,重点研究新兴技术如何与和利时服务产业相结合,寻找契合点,解决用户现实中的难题和困难。

此外,和利时主要是做四大传统产业的支柱业务,包括工业、交通、医疗、能源,我们积极与用户共同探讨业务场景的应用问题。好的技术更需要有好的应用场景,想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也只有深入地挖掘需求,才能找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才能快速地推动这些新技术落地、产生实际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和利时于2019年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战略方针——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业务特点,实现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可信,围绕“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的业务核心,打造控制的智能化和生产管理的智慧化,积极推进大型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平台建设,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和利时,也会沿着这样一个战略方针去进一步地深入落实产业和业务布局。

 

CAA:对于您个人来说,不管是在和利时也好,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获得了诸多奖励,如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一等奖、自动化领域的年度人物奖等等,您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也好、企业的管理者也好或者是研发人员也好,怎样可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何春明:一是要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枯燥的时间,勇于承担开拓创新的任务。

二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开放、学习的心态。任何知识都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尤其是科技成果需要不断运用新的技术,科技工作者只有永葆一颗学习之心,才能在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中,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CAA:2020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防汛抗洪战役中许多企业承担起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利时对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核酸提取仪进行迭代升级,开发了适用于更多场景、满足更多样化需求的系列产品。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何总您有什么独到地见解?

何春明:一是创新技术研发,承担国家技术专项。作为高科技企业,和利时始终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科技产业化专项及工业强基项目,同时也参与制订了行业、国家的标准规范,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国家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贡献力量。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融合。和利时作为企业始终致力于推动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行业、用户提供产业人才,以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这也是为国家战略转型,尤其是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的一个人才保障。和利时一直注重校企联合,2020年,和利时联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和利时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共同培养行业人才。

三是重视工业信息安全。和利时大量的控制系统都是在服务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工业信息安全问题。近几年,和利时也不断加大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致力于解决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重要责任。

 

CAA:对于未来学会会企合作新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何春明:学会有自身天然的优势,专家资源广泛,可以搭建平台,连接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未来学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深工作:一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问题,由学会搭建平台,组织产学研用专家,实现产业对接;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技兴国人才需求是最大的制约点,学会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既要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要关注产业化人才的培养。三是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等单位资源,发挥学会穿针引线和协调组织的作用。

 

和利时集团简介:和利时始创于1993年,始终走在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前列,业务聚焦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医疗大健康、能源环保四大领域,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宗旨,致力于为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保障生产安全和改善工作环境。依靠核心技术优势,和利时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攻关专项,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和利时在研发自主技术的过程中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替代进口垄断,确保国家产业安全,是国家产业安全的保驾护航者,智能制造的领军者,中国核电、中国高铁等国家名片的建设者。多年来,和利时坚持以创新科技推进自动化加速向新兴行业的纵深挺近,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中国自动化领域具有引领作用。

依托技术创新,深耕产业发展,布局企业未来——专访和利时集团副总裁何春明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数:903

导语:为全面助力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发展,记录在中国自动化史上涌现的领袖企业和优秀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5年特别打造“领袖企业”系列访谈栏目,描绘我国自动化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自动化人的匠心与坚守,为当代自动化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期学会专访的是和利时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何春明。何春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负责或参与了大量轨道交通及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众多奖项。何春明立足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技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打造面向各领域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CAA: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方面,请您大致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外存在的差距?

何春明:我国近十年来在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方面取得了高速发展。在轨道交通自动控制领域,我认为我国的技术也已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甚至在高铁技术方面,我国还具有领先优势。比如和利时已经助力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率先实现了自动驾驶,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技术齐平。

未来,我们还要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出新的创新理念,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通过加大在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投入,实现引领发展的目标,以确保我们在整个行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CAA:近些年,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和利时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力供应商,在其中作了哪些贡献?可以给我们分享下和利时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吗?

何春明:和利时是我国列车控制系统业务的一个主要参与者。2003年,铁路部门提出要建设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就是现在的CTCS列控系统,和利时参与起草制订了CTCS技术规范总则和CTCS-2级系统技术标准,我有幸也是其中的主要成员。2005年,和利时与外方合作开发首批CTCS-2级列车的列控车载系统设备。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首次开行的数十列动车组几乎全部使用了和利时供货的CTCS2-200H型列控系统车载ATP设备。2008年,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过程中,和利时也有幸作为国产化实施方,承担了其中两个平台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的工作,应该说,和利时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作出了一些自己的贡献。

当然近几年,和利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自主化的研发系统以及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的研究中,目前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陆续在一系列的高铁线路上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领域,和利时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成就。比如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和利时是首先在国内提出并将其投入实际应用的企业。可以说我们对这个业务的开拓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2014年,和利时又首次研发了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将其与无人驾驶相结合,在北京地铁燕房线首次运用,2019年更是应用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上,推动了中国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

此外,近两年来和利时还着手开展地铁智能化转型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比如在呼和浩特地铁一、二号线上做的基于线网级“融合云平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以及近期实施的一些智慧车站项目等等。总之和利时一直致力于推动高铁及地铁控制智能化的发展。

 

CAA:近几年,“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新基建”等热词频频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老基建”项目自动化系统的深耕者,及“新基建”中数字化、智能化的早期布局者,和利时准备如何应对全球范围的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何春明:近几年,和利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整个社会智能化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而且这其中也有我们所需要承担的一定的社会发展责任。因此,和利时较早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资源,进行新技术转型前期的研究和布局,重点研究新兴技术如何与和利时服务产业相结合,寻找契合点,解决用户现实中的难题和困难。

此外,和利时主要是做四大传统产业的支柱业务,包括工业、交通、医疗、能源,我们积极与用户共同探讨业务场景的应用问题。好的技术更需要有好的应用场景,想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也只有深入地挖掘需求,才能找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才能快速地推动这些新技术落地、产生实际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和利时于2019年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战略方针——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业务特点,实现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可信,围绕“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的业务核心,打造控制的智能化和生产管理的智慧化,积极推进大型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平台建设,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和利时,也会沿着这样一个战略方针去进一步地深入落实产业和业务布局。

 

CAA:对于您个人来说,不管是在和利时也好,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获得了诸多奖励,如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一等奖、自动化领域的年度人物奖等等,您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也好、企业的管理者也好或者是研发人员也好,怎样可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何春明:一是要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枯燥的时间,勇于承担开拓创新的任务。

二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开放、学习的心态。任何知识都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尤其是科技成果需要不断运用新的技术,科技工作者只有永葆一颗学习之心,才能在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中,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CAA:2020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防汛抗洪战役中许多企业承担起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利时对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核酸提取仪进行迭代升级,开发了适用于更多场景、满足更多样化需求的系列产品。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何总您有什么独到地见解?

何春明:一是创新技术研发,承担国家技术专项。作为高科技企业,和利时始终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科技产业化专项及工业强基项目,同时也参与制订了行业、国家的标准规范,引领行业的发展,为国家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贡献力量。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融合。和利时作为企业始终致力于推动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需要,更重要的是为行业、用户提供产业人才,以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这也是为国家战略转型,尤其是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的一个人才保障。和利时一直注重校企联合,2020年,和利时联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和利时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共同培养行业人才。

三是重视工业信息安全。和利时大量的控制系统都是在服务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工业信息安全问题。近几年,和利时也不断加大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致力于解决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重要责任。

 

CAA:对于未来学会会企合作新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何春明:学会有自身天然的优势,专家资源广泛,可以搭建平台,连接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未来学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深工作:一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问题,由学会搭建平台,组织产学研用专家,实现产业对接;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技兴国人才需求是最大的制约点,学会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既要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要关注产业化人才的培养。三是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等单位资源,发挥学会穿针引线和协调组织的作用。

 

和利时集团简介:和利时始创于1993年,始终走在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前列,业务聚焦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医疗大健康、能源环保四大领域,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宗旨,致力于为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保障生产安全和改善工作环境。依靠核心技术优势,和利时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攻关专项,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和利时在研发自主技术的过程中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替代进口垄断,确保国家产业安全,是国家产业安全的保驾护航者,智能制造的领军者,中国核电、中国高铁等国家名片的建设者。多年来,和利时坚持以创新科技推进自动化加速向新兴行业的纵深挺近,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中国自动化领域具有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