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智库

caa zhiku

【智库】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AI×5G,融合聚变的超异构时代

日期:2019-05-28 10:07

【导读】5月27日,2019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先生出席了本次Global-Ai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并以“融合聚变,AI×5G的超异构时代”为主题,向国内从事深度研究的院士专家、助力科技创新的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媒体朋友们共同论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AI×5G,融合聚变的超异构时代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宋继强

宋继强指出,随着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进入了AI计算发展的新阶段,并伴随着5G商用的临近迎来新时代。5G和AI正遇上两场技术变革的历史性交汇,两者相乘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将会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平台、新商业模式、新产业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以下是宋继强的演讲原文:

我今天给大家做的报告是AI和5G融合聚变,注意是×,不是+,+只是线性的。由AI×5G以后,计算进入超异构时代,而不仅是以前的普通计算、存储和早期异构计算概念。

新技术带来计算模式改变

改变的首先是算力。在过去的50年里,计算一直在发生着不断的演变,而在60年代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摩尔定律,直到现在依旧发挥着其作用,从一开始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到现在个人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计算能力的进化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是通信技术。2G、3G、4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设备之间更便利的互联。而智能设备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了算法的更多可能性,由一开始人工只能处理类如PPT、文档、数据等一些结构化的数据,到现在可对自然界产生的数据,比如对视觉数据、声音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压缩、存储、传输,这其实已发生本质的变化,设备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后是智能技术大发展。从2008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配置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并拥有了更多智能算法,它们可以处理基于场景的、基于位置的、基于人的服务,使得这些智能设备越来越便宜。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计算能力继续提升,芯片越来越小。

从2012年开始,IMAGE NET让我们看到某些算法能超越人的能力,比如说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都表明AI算法开始有潜力替代人的一些工作了。2016年的阿尔法狗、通过产业界、大公司的加持让AI产业化落地,有硬件、系统级的实验得以进行。此时人们开始关注AI的实用化,即它能不能用在我们的某些实际场合里,以可控的成本、可控的时间代价、可控的功耗做事。下一个阶段,是要把不同领域里规模化的工作效率提升出来。因为只有当一些技术结合实际的产业,达到经济规律允许其规模化扩展的时候,技术才能真正的得以放大。最后是要把AI技术结合更多产业,去做规模化、商用的时代。

重要历史性交汇,5G与AI融合发展

5G今年试商用,明年正式商用,5GxAI会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时代。现在有不少AI是跟云联系在一起,5G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事实上,在边缘计算中,5G将推动计算和存储直接接入网,无需放置在云端,在足够资源和能力支撑下,做到预先模拟、规划以及超实时的预测,能够更好的解决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在未来社会工作场景中,前面的智能设备是在做数据的采集,同时要依据现在这个数据做实时分析,做决策处理,靠云端通过持续学习、知识共享的大数据做支撑,通过边缘计算提供可扩展的云端超融合,从而确保联通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平行计算。

另一方面,5G与人工智能融合,将带来历史性改变。我们知道,人工智能解决的是感知层的东西,无人车无人机是一个例子,监控摄像头有自己控制自己该往哪转是自主系统控制。从感知到最后决策的能力,要的能力不仅仅是看到这个东西,知道这个东西存在,还要理解它做什么事。人工智能一定要从价值层上升到决策层,这样才有更大的价值。决策靠的更多是知识,不可能在观察到的小的局部场景有足够的信息,所以它要代入更多的信息甚至广域的知识。

AI×5G,为何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交汇?因为这两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变革,它们恰恰在2019和2020年都达到可用性,在部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变革性技术乘法效应,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

具体讲,5G会给AI带来那些改变?AI又给5G带来什么好处呢?未来许多AI场景将是靠中端、边缘和云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5G技术的加入将更便于把AI能力分散在不同位置提升服务,为AI带来了很好的泛在效应。AI是通用技术,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能力,AI将为5G网络注入新功能,催生更大价值,实现5G的智能和自能。而5G的连接能力,将推动万物智能互联,5G是使能技术,将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社会,让AI无处不在。

在此背景下,计算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产生。刚刚我讲到很多种数据,不是我们原来的人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它有不同的计算加速的需求,由于部署在终端、边缘还有云,它需要计算加速的性能、功耗、实时性、成本、芯片的尺寸大小都有不同的要求。它完全是多样化的需求,那我们如何满足呢?现在异构计算是否可以满足?超异构计算或许可以此问题。

超异构的概念在于可支持计算的多样性同时,也可快速的拥有对应的能力,而这超异构计算带来的好处也非常明显,就是同时兼顾了客户使用成本和多规模经济有效性和加速性。超异构独具一个的优势是可将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等不同架构整合到系统级平台和系统级封装,超异构实际上想解决的就是“量”的问题,而且目前“超异构”的做法目前也已逐渐成为业界思考的一个趋势。

英特尔的超异构计算愿景是,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架构组合,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由颠覆性内存层级结构提供支持,通过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统中,使用光速互连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功能。在此,我们也期待未来英特尔带来更多的惊喜,为AIx5G时代创下一个新的篇章。

报告人简介:宋继强,现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智能机器人与外界的交互技术,多种形态的智能设备创新,移动多媒体计算,移动平台的性能优化,新型人机界面,并为新的应用使用模式创建软件和硬件环境。

他于2008年加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任清华大学-英特尔先进移动计算中心应用研发总监,是创造Intel Edison产品原型的核心成员。他领导研发了基于Edison的智能设备开发套件来促进Edison技术在创客社区的普及,并发明了称为交互式瓷器的新的设备类别。他目前大力推动基于英特尔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交互技术和智能基础设施研究。

宋继强于2001年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从2001年至2008年,他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首席工程师、北京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多媒体研发总监等职。2003年,他研发的算法获得IAPR GREC 国际圆弧识别算法竞赛一等奖。2006年,他参加的计算机读图技术研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他是IEEE和CCF高级会员,在IEEE TPAMI、IEEE TCSVT、Pattern Recognition、CVPR、ICPR等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并担任多个产业界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