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18专题论坛:计算感知与模式识别成功召开

日期:2018-12-03 10:50
12月1日-2日,2018年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之“计算感知与模式识别”成功举办。七位领域内专家介绍了的最新进展,并与参会者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探讨领域内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由清华大学的孙富春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徐常胜:物理与网络二元空间社会热点事件协同感知与计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徐常胜研究员作了题为“物理与网络二元空间社会热点事件协同感知与计算”的专题报告。徐研究员首先介绍面向社会热点事件的二元空间数据协同感知与计算,指出其信息传播和交互规律,理解社会热点事件在二元空间中的爆发模式、传播规律、及演化态势,支撑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与决策系统。最后介绍了社会事件的鲁棒特征表示、发现关联、及全局态势演化分析与预测等。


陈霸东:Information Theoretic Learning

西安交通大学的陈霸东教授作了题为“Information Theoretic Learning”的专题报告。陈教授介绍了一类重要的学习模式---信息理论学习(Information Theoretic Learning,ITL),它利用信息论测度(熵、互信息等)构建学习机的目标函数可以显著提高机器学习的性能和对各种噪声干扰的鲁棒性,是机器学习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着重阐述信息理论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各种应用,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

  

潘纲:脉冲神经网络:模型与应用

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作了题为“脉冲神经网络:模型与应用”的专题报告。潘教授介绍了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它比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生物逼真性,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潘教授指出通过脉冲神经网络,计算系统与生物神经系统的连接融合有望变得更加有效与自然。潘教授着重介绍了脉冲神经网络原理与方法,以及若干脉冲神经网络的典型应用。同时,也分享了课题组近年在脉冲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成林:鲁棒模式识别的研究问题和进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刘成林研究员作了题为“鲁棒模式识别的研究问题和进展”的专题报告。刘研究员在分析过去模式分类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多数研究只关心如何提高测试数据的分类正确率(即泛化精度),而对拒识和鲁棒性关注较少。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模式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主流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小样本泛化性和开放环境鲁棒性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不足。刘研究员首先分析模式识别系统的鲁棒性的内涵,然后从拒识的角度总结几种提高模式识别鲁棒性的方法。模式识别中主要有两类拒识:歧义拒识和异常模式拒识。我们回顾两种拒识方式的理论模型和主要方法。最后,介绍我们最近提出的一种面向鲁棒模式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卷积原型学习。该方法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具有高判别能力的特征,在特征空间用最近原型分类器进行分类,通过联合学习具有很高的分类精度和异常拒识能力以及小样本泛化能力。该模型在领域自适应、在线学习、新类别发现等方面有良好潜力。

 

陈华富:多模态磁共振神经精神疾病脑影像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的陈华富教授作了题为“多模态磁共振神经精神疾病脑影像模式识别方法研究”的专题报告。陈教授指出目前癫痫,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和漏诊率高,影像特征不明显,尚无客观指标用于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他介绍了神经精神疾病脑影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涉及复杂的信息分析模型和方法,主要利用磁共振脑成像提供的功能和结构影像信息,探测脑功能活动特征,功能和结构网络特征,揭示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像学神经机制,以及发展多模态网络特征模式识别方法,揭示神经精神疾病影像学特征,提高分类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学客观的指标。

孙富春:面向机器人灵巧操作的时空数据感知与处理

清华大学的孙富春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机器人灵巧操作的时空数据感知与处理”的专题报告。下一代智能机器人将需要装配视听触觉传感装置,通过多模态信息的认知传感和动作技能学习实现更加灵巧的操作。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将有待于人们对视听触觉的表征、融合以及感知到行为映射的突破。孙教授介绍了课题组研制的高分辨率四模态阵列装置和多模态认知传感灵巧手,传感装置的感知信息包含微视觉,分布式压力觉/滑觉传感器和温度觉,而灵巧手则装备了四模态传感皮肤和拟人肌肉驱动。孙教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视触觉时空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解决视觉和触觉的联合表征与融合,以及感知到行为的驱动映射问题。最后,孙教授通过一些实验用于揭示提出的理论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武元新:视觉双视图几何的等价纯位姿约束

上海交通大学的武元新教授作了题为“视觉双视图几何的等价纯位姿约束”的专题报告。武教授针对双视图位姿估计及结构重建这类计算机视觉的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其最新研究成果。武教授采用一种与双视图成像几何等价的纯位姿约束对(PPO):同边约束与相交约束;从线性方程的角度给出了本征方程的完备解集,证明在纯旋转运动情况下,仍然可以恢复出位姿中的姿态部分。PPO约束可用于位姿正确解、纯旋转的解析鉴别和解析3D重建。最后,武教授给出测试结果表明,PPO约束有效提高了位姿计算和3D重建的精度和鲁棒性。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宣读了论文,与同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与会同行表示,此次会议是珍贵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让人受益良多。专题论坛主席张焕水教授和郭雷教授对各位专家及与会者对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至此,本次专题论坛圆满结束。

 

学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