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专业委员会

日期:2023-02-20 16:49

一、背景

空间无人系统的范畴包括航天器、战略导弹、空天飞行器等。空间无人系统的自主运行是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控制技术,在空间无人系统上构建远程智能体,使空间无人系统能够自我管理并完成任务,它的目标是实现不依赖于外界的信息注入和控制或者尽量少依赖外界控制而能够准确地感知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根据这些信息和用户任务做出各种恰当的决策。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空间无人系统数量急剧增加,航天器数量已达到200余颗,在导航、通信、侦察、气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空间无人系统复杂度增加、寿命更长及在轨服务要求更高,传统的空间无人系统设计及在轨运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发展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立足于飞行器设计、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大范围有效交叉融合,提升空间无人系统的自主运行能力,是支撑空间无人系统自主执行任务的“使能技术”,是面向未来复杂空间无人系统运行管理的“减负技术”,对空间无人系统在轨可用性、可靠性及寿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业务范围

研究空间无人系统自主导航、自主诊断重构、自主任务规划、自主控制等技术,形成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相关新兴学科建设、人才培育和产业化落地,推动我国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领域的发展。

(1) 组建专家队伍,面向国家空间无人系统发展的实际需求,产学研用相结合,把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相关科研成果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去,提升我国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的能力;

(2)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搜集工作建议、总结年度成果、讨论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时间表;

(3) 围绕空间无人系统自主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热点,组织学术交流、技术研讨、专题讲座和技术咨询等,提高学科水平,推动科技人才的培养;

(4) 配合学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来,举办国际会议、讲座和展览会等,提高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5) 积极组织编写、出版有关的学术专著、期刊专辑和技术发展年度报告

(6) 建立交流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有关学术活动信息及相关资料;

(7) 积极参与科协、自动化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协助学会完成相关任务,与学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总体协调,并与其它专业委员会合作配合组织交流活动

三、官方网站

四、官方微信公众号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鄂薇

联系电话(座机):010-68117638

联系邮箱:ewei_1989@126.com

六、当届领导成员

主任委员:王大轶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李惠峰、王学锋、禹春梅、张东来、周海银、周军

秘书长:史文华

副秘书长(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鄂薇、郭敏文、侯博文、李嘉兴、孙博文

顾问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柴毅、崔平远、邓方、郭雷、何英姿、胡昌华、姜斌、马广富、宁晓琳、孙泽洲、孙长银、王聪、吴志刚、徐红兵、宗群

委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白博文、陈立国、程月华、邓志红、方针、费中阳、符方舟、葛东明、黄攀峰、黄玉龙、李红增、李茂登、李爽、梁舒、刘成瑞、刘海波、刘金国、刘磊、刘萍、刘屿、刘宇飞、马辛、孟伟、孟子阳、闵昌万、聂祥丽、潘纲、蒲华燕、齐俊桐、祁振强、乔建忠、尚克军、邵巍、佘智勇、舒嵘、宋亦旭、苏延旭、孙波、孙高飞、孙洪飞、孙剑、孙鹏、孙中奇、唐漾、王炯琦、王永富、魏承、魏庆来、魏宗康、吴玉虎、武春风、武元新、奚勇、徐丰、徐瑞、尹宏鹏、张保勇、张海博、张海涛、张天柱、张香燕、张颖、张泽旭、赵成、赵阳、郑伟、钟麦英、邹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