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擘画,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首先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并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从而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最首要的本质要求,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位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坚持和贯彻了这一思想,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指南针”,是提供科学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定盘星”,是凝聚力量战胜风险挑战的“主心骨”。
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前进,避免出现改旗易帜的颠覆性错误。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和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致力于促进共同富裕;保证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够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才能战胜各种激流暗礁,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党的全面领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极其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从“五年规划”的接续实施,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擘画,体现了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卓越能力。党中央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全党全国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路径。这种基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短期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紧密衔接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避免了发展的碎片化和短视行为,确保了国家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全面领导是有力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从国际看,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可能升级;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挑战,中国人民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来凝聚全国力量、驾驭复杂局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面对未来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要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
必须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把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谋大局,就是要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定政策,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机制,深入调查研究,使制定的政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愿望、符合实际情况,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改革,就是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还是治党治国治军,党都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包括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工作、“三农”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教育工作、科技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等体制机制,在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中,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必须落实和体现在高质量完成“十五五”时期的规划目标任务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贯彻落实“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基本定位,以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着眼点进行系统谋划,以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新形势和发展中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补短板、强弱项”,又要“坚持系统思维,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完成“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
将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
中国共产党具有显著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的领导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优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弊端;党的领导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优势,坚持远大理想与当前阶段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前进方向,通过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一以贯之地接续奋斗、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国家政党纷争、政策朝令夕改的弊端;党的领导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组织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维护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各利益集团为了一己私利互为掣肘的弊端;党的领导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缺乏国家计划能力、时常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弊端;党的领导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发扬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脱离群众的弊端。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风险挑战更加严峻。越是如此,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在“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和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原则,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将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以党的全面领导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