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work
全国科普月,围绕乡村科技教育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携手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系列活动陆续展开。2025年9月17日,该活动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在陕西省柞水县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报告专家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马红亮、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孙俊梅。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曹文举,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杨军胜,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文强,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书华等领导出席,柞水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华岁主持开幕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开幕式现场
此次活动,三位报告专家分别围绕机器人、机器学习、智能驾驶等主题,在柞水县实验初级中学和柞水县城区第二小学开展了6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报告,为陕西帮扶县的中小学生量身定制“新学期 AI 第一课”。现场1100余名学生代表热情高涨,积极互动,线上观看直播突破48万余人次,充分彰显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王书华致辞
在活动开幕致辞上,王书华代表柞水县委、县政府,向参加活动的专家和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送科技、送知识”的公益行动,更是对柞水科技教育的精准帮扶,对柞水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有力点燃。
曹文举致辞
随后,曹文举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乡村青少年对前沿科技认知不足、实践机遇匮乏。“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科学教育意义重大,期盼科技工作者与教师重视支持,创新教法融入日常,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杰出科技人才厚植根基。
侯增广作科普报告
在报告环节,侯增广以“医疗机器人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开展科普报告,以“何为幸福?愿不愿去医院?未来是否想成为医生?”这三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开场,巧妙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对疼痛触觉的体验。随后,在讲解医疗健康机器人时,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和智能模型,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如何在手术操作、康复护理等医疗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马红亮作科普报告
马红亮在题为“机器也能学习吗?”的科普报告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机器学习如何使计算机突破仅能执行固定指令的限制,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借助海量数据自主挖掘规律、探索答案,并在不断试错中持续优化性能。报告指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赋予计算机强大的智能,使其在图像识别、语音理解、天气预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甚至在棋类博弈中也能与人类高手抗衡。报告最后还对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偏见与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孙俊梅作科普报告
孙俊梅则以“智能驾驶背后的秘密”为题聚焦智能驾驶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们穿越时光,回顾了智能驾驶技术从早期天马行空的设想一步步落地为现实的历程。在讲解车辆如何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实施控制时,孙俊梅巧妙运用生动类比,让复杂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此外,她还结合生活实例,列举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诸多应用,展现了其实用价值。最后,报告拓展探讨了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与道德的平衡之道。
柞水县活动面对面现场
活动在柞水县的成功落幕,意味着2025“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项目已全面覆盖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所在的10个省份,但这并非意味着项目结束,而是全新征程的激昂开篇。未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将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各方力量并肩同行,持续优化活动范式,拓宽合作边界,将优质科技教育资源的甘霖播撒至更多乡村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