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新疆洛浦县活动顺利举行

日期:2025-09-26 09:45

全国科普月,围绕乡村科技教育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携手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系列活动陆续展开。

2025年9月22日至23日,该活动走进新疆洛浦县第四中学、洛浦县杭桂镇中学、洛浦县杭桂镇中心小学、洛浦县多鲁镇第一中学、洛浦县第二小学五所学校。本站活动由CAA、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并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和田地区科学技术协会、洛浦县科学技术协会、洛浦县教育局联合承办。

活动期间,报告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希未,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彭成,北京市少年宫一级教师张超,共同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所学校完成6场次科普报告,为当地青少年讲授人工智能启蒙课,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方清清致辞

22日上午,和田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晓勇,洛浦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银强,洛浦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晓立等领导出席活动开幕式。洛浦县第四中学校长方清清致欢迎辞。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计划从加大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动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指导能力三个方面持续推进科技教育,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科技实践平台。

 

王飞跃作报告

王飞跃研究员科普报告的主题是“未来还有教育吗”。围绕“大模型之后还有知识吗?人工智能后还有教师吗?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三问展开。首先重新界定AI内涵,提出其历经漫长的发展演进,几经波折,本质上是“智能自动化”。并提出“平行智能”概念,强调需融合三种AI技术;结合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指出平行智能通过ACP方法跨越认知鸿沟;随后聚焦未来教育,对比多种大模型的相关观点与反馈,结合政策及公益项目,明确未来教育形态虽变但核心不变,知识转向动态生成应用,教师转型为引导者或设计师,学校形成虚实融合学习生态;最后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第三轴心时代”,提出平行教育框架,强调教育需要精简内容、变革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人机结合、知行合一。

 

王飞跃寄语及赠书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十分踊跃地向王飞跃老师提问,有些问题很有挑战,王老师一一回答并向这些现场积极提问的学生们签字赠送了其个人撰写的专业著作,并亲笔写下鼓励寄语,鼓励孩子们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为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现场捐赠科普图书合影

随后四位报告专家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向参与活动的五所学校师生捐赠了100 册由学会科普专家编著的人工智能主题科普图书,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旨在引导青少年建立辩证的技术思维。此次捐赠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引领,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伦理边界,激发科学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为未来可能投身科技领域或成为科技时代理性参与者奠定思想与知识基础。

 

彭成作报告

彭成作“人工智能教育:面向未来的育人新路径”主题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先将人工智能发展划分为起源与早期发展、低谷与复兴、当代突破三阶段,分析技术与应用层面未来趋势及前沿关注点;再探讨中小学AI教育的政策使命、育人价值、落地难题与应对策略,明确小初高分层目标;最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资源师资、评价保障四方面,给出中小学AI教育实施路径,强调其时代使命。

 

刘希未作报告

刘希未作“人工智能前沿发展与未来”主题报告,先梳理AI发展历程;再阐释AI概念基础,介绍AI的典型应用、国内外大模型发展及前沿热点,指出技术局限性;最后为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如何学习和使用AI提出了建议和注意事项。

 

张超现场指导学生实操

张超作“开源硬件点亮创新教育之光”主题报告,聚焦开源硬件的创新教育应用,先阐述其与信息技术、AI、机器人的关联及自身特点,回顾发展历史;再详解中小学生常用开源硬件的定位、适用学段及编程工具;接着介绍课程设计三阶段与注意事项;最后展示真实AI课程案例,指导现场学生完成实操,强调“知行合一”。

 

面对面现场

2025年9月,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共计动员十四位来自高校院所的科学家与中小学一线名师,奔赴5省、自治区19所中小学校,倾情奉献了47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报告。线下惠及6300名师生,线上覆盖41个帮扶县,累计167万人次观看直播,本活动是全国科普月期间CAA重要的科普品牌,推动了优质科普资源深入基层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