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的主要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篇重要文献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直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落实,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这篇重要文献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成就,聚焦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总结了经验、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充分肯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实践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性成就基础上开启的,接下来的任务是在这些基础上“接着干”,而不是“重复干”。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成就,既指明了接下来工作的任务和重心,又坚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与勇气。
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守正就是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改旗易帜,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创新就是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会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形成改革动力。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的延续,尽管十多年来具体改革任务递进深化,但这个总目标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这体现了党中央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明确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各方面的创新。
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法,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抓重点的同时重统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矛盾分析法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各领域和全过程。一是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任务,应该发挥引领全局的牵引作用。二是统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要一体推进,朝着总目标同向发力。三是协调好几对重大关系,包括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稳中有进。
直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疑难杂症、障碍阻碍、质疑怀疑,一方面要用科学方法和斗争精神破解改革阻力、解决改革难题,另一方面要持续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论引导,从而凝聚起最广泛的改革力量。
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模糊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要“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战略考量,正确理解各项改革举措的现实意义、目标指向”。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改革任务的前提。把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充分讲清楚,通过摆事实、讲案例、列数据等形式,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真理。同时,还应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讲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得到强大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也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
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合理预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合理引导改革预期。要看到,改革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要引导民众理性树立改革预期,明白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好高骛远。阐明各领域改革政策,从而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要用群众身边小故事讲好改革大道理,以多样化形式讲述改革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理解改革的前因后果,增强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感。同时,鼓励民众参与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来,通过听证会、信息公开等渠道实现利益表达,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参与感、获得感,形成最广泛的改革合力。
十多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显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等。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预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痛点难点问题,并直面难题作出部署,有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实,为全社会注入改革的强大信心与行动自觉。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讲求科学方法”。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政策制定、制度落实、落实主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稳步有序地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在改革政策制定上,坚持先立后破。改革是一个破立并举的过程,只有破旧才能立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未立先破,留下制度真空,让人无所适从,造成无序和混乱。”新制度、新政策要下“先手棋”,精心设计、充分评估、小心论证;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再破除旧有政策,且要做到彻底破、坚决破,不拖泥带水、不抱侥幸心理,力争在改革中实现新旧制度平稳衔接。
在改革政策落实上,坚持科学高效。改革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一方面改革政策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另一方面重在落实、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对此,必须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在部署环节加强调查研究,探究客观规律,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科学政策;同时,在落实环节做到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强化监督检查与全流程跟踪,确保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在改革成果保障上,坚持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改革不是朝令夕改、肆意妄为,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维护法治权威。同时,改革成果也不是一时之计,而应纳入法治轨道,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同全面依法治国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改革责任主体上,坚持凝聚合力。抓改革落实关键要落实到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一是在选人上,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二是在用人上,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敢于直面矛盾。三是在育人上,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来源:学习日报